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從十二年國民教育談學校教育[文:柯麗萍/北市濱江國中校長]

隨著經濟時代的來臨,全國的教育已面臨積極轉型之思維,因此,國民接受基本教育的年限逐漸延長已成定局,教育部自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後,至今已43年,接著又提出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政策構想,並於2014年即將實施。

教育的本質是學生,所有的教育政策,無非是希望孩子可以更有競爭力、學得更快樂,而實施十二年國教或許是解決升學壓力的最佳途徑。因為十二年國教,關係到學生的教育、家長的權益,以及國家的競爭力,強調的是「適性揚才」、「教學正常化」、「高中職優質化」、「教育 機會均等」,在這節骨眼上,身在國中教育現場的我們,更應該以「一個孩子都不少」為前提,普及菁英教育、關懷弱勢學生;以「教師專業社群」為手段,增進教師專業對話、活化教學;以「適性輔導」為依歸,增益適性輔導功能、落實生涯發展教育。

一個政策的訂定,必是集眾人智慧而產生;一段政策的推動,必然招致眾人不同意見的質疑;一項政策的實施,有賴眾人全體的支持與認同,雖然目前眾說紛紜,但如果回歸到教育現場實務及發展來思考,孩子的教育,人人肩負重責大任,我們無非是要減輕孩子的升學壓力,因此,學校教育應如何去面對、如何去應變,已為當務之急,但觀念的改變應重於制度的改變,致力轉變學校教育,順應當前實際需要,建構多元、創新的教與學,真正落實學生適性輔導,才能讓學校在經營過程中,展現教育品質、表現卓越價值、建立學校特色、發揮學校效能、提升學校競爭力,以實現「校校有特色,個個有本領,人人有發展,行行出狀元」的全人教育理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