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別當直升機父母【文/黃明秀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天下雜誌曾以「別當直升機父母」為封面專題報導,台灣有一群新生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歷史上不曾出現的一批「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他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


 這群家長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解嚴前後接受大學或義務教育,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上最好的學校、爭取頂尖的工作。


 他們身處社會的轉變,身為父母後,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創造出較民主或自由的「教養觀」(parenting)。再加上少子化,這批年輕的爸媽將全部關注放在孩子身上。




 不確定的教育政策,教育改亂象增加年輕爸媽的焦慮,更讓家長們憂心忡忡,唯恐孩子一個不留意即落人後。所謂「三歲定終身」影響所及,如雨後春筍各式各樣的才藝班應運而生,而且就學年齡層越來越降低,標榜零歲教育高收費的才藝班,讓家長們趨之若鶩,就其上課內容,由老師帶著孩子跑步、跳躍、鑽洞、攀爬,簡而言之,就是玩遊戲,但現在家長卻必須花費高額學費由老師指導,家長認定孩子必須經由這樣的指導才具備某項能力才放心,其實家長如果能每天定時帶孩子去公園跑步運動也就夠了,但家長的盲點似乎很難破除。


 報導中提出台北某明星學校的愛心家長高達三百多位,比在職老師人數還多,以家長關心學校教育這是值得稱許,但卻也易於陷入干預教學--


 有家長明白告訴老師,他的孩子一定要坐在第三行第三列的位子,問其原因,家長大言不慚的表示那是全班居中最好的座位,可以很清楚的聽課,完全不理會其他學生的權益,當老師拒絕這項要求,可想而知,一連串的干擾於焉產生,讓級任老師不勝其擾;還有家長給孩子帶手機上學,孩子在學生受了委曲,一通電話,家長馬上衝到學校不分青紅皂白興師問罪;不少家長暗示或爭取孩子可以擔任班長模範生……,諸如此類,造成老師教學的困擾。據聞不少學校在六月畢業典禮前,總會因「市長獎」總引來不愉快的爭執,因為家長們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如過得不到獎項,就歸咎老師不公,甚至禁止孩子參加畢業典禮。諸如此類,家長過度干預,就孩子人生漫長的成長過程而言,是阻力絕非助力。


 讓孩子適性發展、給孩子多元的碰撞點,是天下父母心。只是一旦把學習當做軍備競賽,為了爭名奪利,就成為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直升機父母的出現,其實顯現現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以孩子的成就當作自己的榮耀,雖然沒有父母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指標,判斷孩子的成敗,而成功的定義是上好的公立大學、得到高學位、有極強的人脈、豐厚的收入、過很好的生活。


 可悲的是教改十年,家長還陷在「升學主義」的泥淖,台灣的孩子每天被逼超過十六小時單調的學習,塞進許許多多無法實際應用知識,台灣孩子學習的內容能應用在未來的,不到三○%;而根本無法出現創造的文化。


 「別當直升機父母」,這應是年輕的爸爸媽媽給自己的期許,也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減輕自己的壓力,也給孩子自我嘗試的機會,漫漫人生路,欲速則不達,放鬆心情,孩子的潛能無限、創意無限,家長不用過度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