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一句話的影響【文:陳素蘭 臺北市教育e週報主編 逸仙國小校長】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先生,在他就讀建國中學一年級時,公民課老師,開學第一堂,面對台下一群跩得不得了的學生,他劈頭便說,「你們要記得,少年得志不好。」就是這一句話,杜書伍聽進去了,四十多年後,這句話依然被他牢牢記住,成為他人生最佳忠告。杜書伍對這句話有自己的解釋,他認為,這句話是警告年輕人不要成功得太快太早。因此,他做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踏實,不會躁進。甚至在關鍵的決定時刻,能穩住性子,捨棄雙倍薪水挖角,兩年後獲得更好的拔擢機會。這則故事刊登在商業週刊,當年的老師不會記得曾經有一位學生記得一句如此平淡的話,而今,少年郎成功後的感想,深切體悟一句話的影響,無遠弗屆。
 您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學生畢業了,會謝謝老師曾經說了一句改變他的話。聽友人說過,畢業多年的學生就讀國中時因好玩,聯考後沒有學校就讀,當時想起老師的一句話「不要放棄,機會靠自己爭取」,用此激勵自己要勇於面對現實,不因考試失敗而自我放棄。這名學生靠著毅力,牢記老師的話,歷經重考、就讀高職、升學一般大學,而後進入研究所,一路苦讀且成績優異,如今已經事業有成。經常,一句不經心的話,可以深深打動聽者心坎。為師者,每日上課下課,說無數的話,面對學生,不論是好說歹說,總是用盡心思,希望學生能聽進去,縱使,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老師的話,永遠為學生著想,會在何時何人身上發揮影響,是無法預期的。
 我們也經常受惠於他人的一句話,讓自己受用無窮。一句讚美的話,可以讓人如沐春風,士氣受到提振;一句勸告的話,可以幫自己踩煞車,重新思考問題;一句不中聽的話,聽來刺耳,卻有醍醐灌頂之效;一句責備的話,可能打擊信心,卻激勵自我省思。時時刻刻,我們聽別人說話也自己說話,而此時此刻,一句深入心中的話可能成為決定要事的關鍵。
 一句好話可以成為終身受用的座右銘,因為聽者用心在聽,因為聽者願意相信這句話為真。我們期待面對學生時,每一句話都能幫助學生,不論是讚美、勸告,甚至責備。老師的每一句話,永遠都在影響學生。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選擇與自由  決定與承擔【文/李宏才

選擇與自由  決定與承擔【文/李宏才 長庚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主任(前大湖國小校長)】  人類除了呱呱落地之前無法選擇以外,從出生以後到離開世界,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做選擇與決定。很小的時候,單純的用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自己的選擇,決定要吃怎樣的食物、買怎樣的玩具,只是常常被大人主導或限制。因此,小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快快長大,因為長大可以做更多的選擇,做更多自己的決定。例如穿怎樣的衣服、讀怎樣的學校,甚至做怎樣的工作。選擇代表自由,因為可以自己做決定,只是不同的選擇,往往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決定又代表承擔,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勇於承擔,因為是自己的選擇。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擁有自己的選擇,決定自己生命的意義。 大自然的浩瀚,充滿疑惑與不確定,正好提供人類無限選擇的機會。同樣的,它也提供一個終極的目標至真、至善、至美,雖可望不可及,卻也提供人類一個無限發展的空間。人生好像永遠有解不完的疑惑,卻也因為這樣讓世界顯得更豐富、更新奇。對於未來我們總是充滿好奇,大自然卻永遠不會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我們可以預測未來,卻永遠無法預知未來,就因為我們可以預測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也因為我們無法預知,因此我們必須承擔自己的決定。 世界的本質常常不是非黑即白,教育的本質也常常擺盪在兩端之間。因此知識的內容重要,還是求知的態度方法重要?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合作重要,還是競爭重要?類似的問題可以不斷的提出質疑或反省。回到選擇與決定,只有比較好的選擇,沒有最好的決定,因為選擇牽涉到價值,而價值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也會有相當的差異。 多元的選擇是開放社會的特徵之一,資源的有限,勢必無法兩全,必須面對抉擇。也因為人類有所選擇,才更能凸顯生命的尊嚴和意義。依照自己的意志,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或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何提供選擇的機會、教導選擇的標準、珍惜選擇的喜悅、承擔選擇的後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