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適性輔導‧展翅飛翔

適性輔導‧展翅飛翔【文/王儷芬 臺北市內湖國中校長】

 十二年國教已經上路,不論是家長或是學校老師,所關注的焦點莫不是在「免試入學」制度的錄取方式 ,因該制度在103學年度的基北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方式上,產成許多爭議,除第一次免試在比序上造成高分低就外,進而學生必須參加特招,使學生產生挫折感,升學壓力不減反增。而基北區為避免104學年度的免試入學重蹈覆轍,因此於11月初三市達成協議,在同分比序順次上,不比四標示而改以參照10量尺的分數之「會考總積點」做為比序順次,此方案卻遭教育部不予核備,其主要理由,乃認為十二年國教的精神就是不要分分計較,先比三等級、四標示,比無可比時,再使用十級量尺,進而造成教育部與地方縣市教育局之僵持。

 雖然基北區所提的方案在柯市長與朱市長的堅持下維持原案,暫時解決紛爭。然而事實上,我們反思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免試入學」的升學制度變革,舒緩學生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多元適性發展。所以教育部在其所規劃的七大面向、二十九個方案中,關於適性輔導部分就有六個方案,即「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國民中小學輟學預防與復學輔導」、「國中與高中職學生生涯輔導」、「技職教育宣導」、「產學攜手合作」、「國中畢業未升學未就業職能培訓輔導」。透過這些方案,期盼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專長與學習興趣,發展多元智能,成就每一位孩子

 因此欲解決超額比序的根本之源,就是學生、家長甚至教師在觀念上必須隨同改變,在學生部分,不能再有為考試而唸書的觀念,必須多閱讀、多元涉略各種知識,勇於思考與發問,同時藉由參加學校社團或各項課外活動發覺自己的興趣,面對未來就學或就業,除可以斟詢導師或輔導老師的意見外,亦可參觀社區高中職,蒐集相關高中職特色的資訊,或是參與試探性的技藝教育課程。而家長部分,應該改變價值觀念,要尊重孩子能力差異,協助孩子多探索,去發現自己的性向與興趣,且透過親子溝通,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支持孩子就學的選擇在教師方面,面臨新世代的孩子,受網路、媒體的影響,過去考試領導教學的講述法,已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應該從事教學創新、翻轉教室,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落實有效教學,同時配合適性輔導,協助學生選擇適合的未來進路,以建立教師的教育專業角色。

 而身處臺北市的學子,每位同學於國七入學時,即擁有「國中學生生涯輔導記錄手冊」,協助學生記錄生涯規劃所需資料,以利在九年級做升學進路選擇時,有較完整的資訊可供參考,更將其E化~生涯領航儀表板,將學生的個別心理測驗及在校學習表現,完整呈現國中三年的各項紀錄,以提供親師生更完整的資訊,進行生涯發展之適性輔導與選擇。

 們期望,欲真正達成十二年國教的願景,成就每一位孩子,唯有幫助孩子自我探索、生涯規劃,在親師合作下,真正的做到適性揚才,在升學進路上「選其所愛、愛其所選」,找到自己生命的亮點,展翅高飛。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女老師發給家長的簡訊,拯救了多少孩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位女老師發給家長的一則簡訊:「無論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一位特級教師總結的教育之33條:花約三分鐘時間,願每個父母認真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畫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 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好老師決定教育大未來

 好老師決定教育大未來   吳清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臺北市立大學教授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亦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使命可謂任重道遠,深深影響學生、教育和社會未來發展。

  一位好老師,可以化育英才,開啟學生智慧;亦可讓頑石點頭,變化學生氣質。教師的力量,是何等的大;教師的影響力,是何等的遠﹗

  學生遇到好老師,猶如春風化雨,激起學習動機,享受學習樂趣;反之,學生遇到不是很理想的老師,無法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就難以找到學習的趣味。就學生學習成效而言,教師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學校有好老師,才能教出好學生,教育才有好未來。

  一位好老師,不僅僅是將教育工作當作一種職業,更將它視為一種志業,願意為學生付出、樂意為教育奉獻。每次到學校進行參訪,與學生座談時,都會鼓勵學生說出他們心目中的好老師,就這些學生的看法和想法,可以歸納出好老師有下列的特質:

  (一)隨時關心學生:好老師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無時無刻都在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能夠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想法,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也能及時伸出援手,給予最大的協助,老師的溫暖和關懷,學生一輩子都忘不了,這種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正是學生學習最有力的要素。學生隨時隨地都感受教師的愛,不僅樂在學習,而且潛移默化,學生就學會愛同學、愛他人、愛學校和愛社會。

  (二)豐富專業素養:好老師最基本的要件,就是上課要讓學生聽得懂,進而能夠吸收和應用知識,所以專業的素養就很重要。在學校中,經常看到不同老師採用同樣教材,有些學生學得很有成效,有些學生卻一蹋糊塗,這跟教師的專業素養具有密切關係。教師千萬不要認為自已過去所學的知識,就足以教好現在的學生;處在資訊科技和知識學習社會,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為了增進自己專業素養,不斷地自我充電、吸收新知,絕對是必要的。

(三)展現笑容熱情:好老師需要笑容、熱情與活力,才能帶動學生熱愛學習。一位老師即使學識多淵博,但卻整天繃著一張臉,看起來很嚴肅或是冷冰冰的樣子,相信學生都不敢親近,其教學效果必屬相當有限,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有不懂之處或遭遇困難,需要請教老師,但是看到老師冷漠或無所謂的樣子,學生自然退避三舍、少問為妙。老師有活力、有熱情,才會讓學生樂於親近、樂於受教,也會帶出有活力的學生和班級。

  (四)尊重學生感受:教學工作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不能用傳統的權威宰制學生的思考,否則很容易造成師生的對立或衝突。一位好老師會以開放的心胸和民主的作為,深切體認到每一個學生的意見都是寶貴的,傾聽學生的心聲,接納學生的想法,創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和歡迎。營造和諧的班級學習氣氛,學生不僅有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也從好老師身上學到如何尊重別人。

  (五)高度學生期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甚鉅。一位好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孩子,對每位孩子都有深深的期望,所以不會用情緒性、批判性的言語傷害到學生學習的信心。在班級中難免看到少數學生自暴自棄或自甘墮落,部分原因來自於家長或老師對孩子沒有什麼期望,導致學生心理缺乏一種向上的動力。老師期望學生能做甚麼,學生會跟隨老師的期望表現出他的行為,老師有高度的期望,學生就會有高度的表現。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一位好老師心中有學生,時時關心學生、處處激勵學生,願意為學生付出,讓每位學生都能樂在學習,找到學習亮點,凸顯學習優勢和發揮潛在能力,展現學習的生命力,這樣的教育場景,就會看到教育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