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適性輔導‧展翅飛翔

適性輔導‧展翅飛翔【文/王儷芬 臺北市內湖國中校長】

 十二年國教已經上路,不論是家長或是學校老師,所關注的焦點莫不是在「免試入學」制度的錄取方式 ,因該制度在103學年度的基北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方式上,產成許多爭議,除第一次免試在比序上造成高分低就外,進而學生必須參加特招,使學生產生挫折感,升學壓力不減反增。而基北區為避免104學年度的免試入學重蹈覆轍,因此於11月初三市達成協議,在同分比序順次上,不比四標示而改以參照10量尺的分數之「會考總積點」做為比序順次,此方案卻遭教育部不予核備,其主要理由,乃認為十二年國教的精神就是不要分分計較,先比三等級、四標示,比無可比時,再使用十級量尺,進而造成教育部與地方縣市教育局之僵持。

 雖然基北區所提的方案在柯市長與朱市長的堅持下維持原案,暫時解決紛爭。然而事實上,我們反思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免試入學」的升學制度變革,舒緩學生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多元適性發展。所以教育部在其所規劃的七大面向、二十九個方案中,關於適性輔導部分就有六個方案,即「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國民中小學輟學預防與復學輔導」、「國中與高中職學生生涯輔導」、「技職教育宣導」、「產學攜手合作」、「國中畢業未升學未就業職能培訓輔導」。透過這些方案,期盼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專長與學習興趣,發展多元智能,成就每一位孩子

 因此欲解決超額比序的根本之源,就是學生、家長甚至教師在觀念上必須隨同改變,在學生部分,不能再有為考試而唸書的觀念,必須多閱讀、多元涉略各種知識,勇於思考與發問,同時藉由參加學校社團或各項課外活動發覺自己的興趣,面對未來就學或就業,除可以斟詢導師或輔導老師的意見外,亦可參觀社區高中職,蒐集相關高中職特色的資訊,或是參與試探性的技藝教育課程。而家長部分,應該改變價值觀念,要尊重孩子能力差異,協助孩子多探索,去發現自己的性向與興趣,且透過親子溝通,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支持孩子就學的選擇在教師方面,面臨新世代的孩子,受網路、媒體的影響,過去考試領導教學的講述法,已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應該從事教學創新、翻轉教室,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落實有效教學,同時配合適性輔導,協助學生選擇適合的未來進路,以建立教師的教育專業角色。

 而身處臺北市的學子,每位同學於國七入學時,即擁有「國中學生生涯輔導記錄手冊」,協助學生記錄生涯規劃所需資料,以利在九年級做升學進路選擇時,有較完整的資訊可供參考,更將其E化~生涯領航儀表板,將學生的個別心理測驗及在校學習表現,完整呈現國中三年的各項紀錄,以提供親師生更完整的資訊,進行生涯發展之適性輔導與選擇。

 們期望,欲真正達成十二年國教的願景,成就每一位孩子,唯有幫助孩子自我探索、生涯規劃,在親師合作下,真正的做到適性揚才,在升學進路上「選其所愛、愛其所選」,找到自己生命的亮點,展翅高飛。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女老師發給家長的簡訊,拯救了多少孩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位女老師發給家長的一則簡訊:「無論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一位特級教師總結的教育之33條:花約三分鐘時間,願每個父母認真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畫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準,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 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好老師決定教育大未來

 好老師決定教育大未來   吳清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臺北市立大學教授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亦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使命可謂任重道遠,深深影響學生、教育和社會未來發展。

  一位好老師,可以化育英才,開啟學生智慧;亦可讓頑石點頭,變化學生氣質。教師的力量,是何等的大;教師的影響力,是何等的遠﹗

  學生遇到好老師,猶如春風化雨,激起學習動機,享受學習樂趣;反之,學生遇到不是很理想的老師,無法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就難以找到學習的趣味。就學生學習成效而言,教師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學校有好老師,才能教出好學生,教育才有好未來。

  一位好老師,不僅僅是將教育工作當作一種職業,更將它視為一種志業,願意為學生付出、樂意為教育奉獻。每次到學校進行參訪,與學生座談時,都會鼓勵學生說出他們心目中的好老師,就這些學生的看法和想法,可以歸納出好老師有下列的特質:

  (一)隨時關心學生:好老師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無時無刻都在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能夠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想法,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也能及時伸出援手,給予最大的協助,老師的溫暖和關懷,學生一輩子都忘不了,這種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正是學生學習最有力的要素。學生隨時隨地都感受教師的愛,不僅樂在學習,而且潛移默化,學生就學會愛同學、愛他人、愛學校和愛社會。

  (二)豐富專業素養:好老師最基本的要件,就是上課要讓學生聽得懂,進而能夠吸收和應用知識,所以專業的素養就很重要。在學校中,經常看到不同老師採用同樣教材,有些學生學得很有成效,有些學生卻一蹋糊塗,這跟教師的專業素養具有密切關係。教師千萬不要認為自已過去所學的知識,就足以教好現在的學生;處在資訊科技和知識學習社會,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為了增進自己專業素養,不斷地自我充電、吸收新知,絕對是必要的。

(三)展現笑容熱情:好老師需要笑容、熱情與活力,才能帶動學生熱愛學習。一位老師即使學識多淵博,但卻整天繃著一張臉,看起來很嚴肅或是冷冰冰的樣子,相信學生都不敢親近,其教學效果必屬相當有限,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有不懂之處或遭遇困難,需要請教老師,但是看到老師冷漠或無所謂的樣子,學生自然退避三舍、少問為妙。老師有活力、有熱情,才會讓學生樂於親近、樂於受教,也會帶出有活力的學生和班級。

  (四)尊重學生感受:教學工作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不能用傳統的權威宰制學生的思考,否則很容易造成師生的對立或衝突。一位好老師會以開放的心胸和民主的作為,深切體認到每一個學生的意見都是寶貴的,傾聽學生的心聲,接納學生的想法,創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和歡迎。營造和諧的班級學習氣氛,學生不僅有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也從好老師身上學到如何尊重別人。

  (五)高度學生期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甚鉅。一位好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孩子,對每位孩子都有深深的期望,所以不會用情緒性、批判性的言語傷害到學生學習的信心。在班級中難免看到少數學生自暴自棄或自甘墮落,部分原因來自於家長或老師對孩子沒有什麼期望,導致學生心理缺乏一種向上的動力。老師期望學生能做甚麼,學生會跟隨老師的期望表現出他的行為,老師有高度的期望,學生就會有高度的表現。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一位好老師心中有學生,時時關心學生、處處激勵學生,願意為學生付出,讓每位學生都能樂在學習,找到學習亮點,凸顯學習優勢和發揮潛在能力,展現學習的生命力,這樣的教育場景,就會看到教育大未來。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翻轉學習看見改變的力量

翻轉學習看見改變的力量[文:曾文龍/臺北市立南門國中校長]

   
 「教育必須是為學生照亮未來的探照燈,而非重複過去的後照鏡」「教育不應是倒滿一壺水,而是點亮一根蠟燭」,面對全球化、資訊化、數位學習的時代,教育工作者要能面對「改變」,並且生活在改變之中,要能對「改變」的趨勢發揮關鍵的角色轉化心境,賞識孩子,激勵成功。
   
 近幾年,許多教師投入教學歷程改變,不論是學習共同體、分作學習、學思達教學或線上數位學習,把握翻轉教育的精神,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維,期盼從自我教學行動改變開始,彼此學習互相影響,反轉教室的學習風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動機,為十二年國教升學比序的紛擾爭議中,注入學習改革的活水。

 我們深知決定未來學習成效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學習動力與投入。 面對經常「無動機」的學生, 如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孩子的學習引擎,才是成就每一個孩子的力量泉源。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參與者,感受到考試之外學習的樂趣。讓教室和學校成為多元異質的學生,彼此學習、共同成長的環境,也是厚植國力的關鍵。
 
 我們應該期待,這一場學習的革命,要從教室開始。讓教師成為「學習的專家」,讓學校成為有助於學習欲望滋長的花園。家長和整體社會,也應該改變關注的焦點,在十二年國教時代,重新啟動下一世代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能影響人的職業只有醫師和老師,醫師影響身體,老師影響思考」。面對為未來的世界,學習不是灌輸,而是喚醒;不再是打造能力,而是培養實力,不是讓創意枯竭,而是讓天賦自由」可為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省思與努力的方向。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讓教育愛滿地開花

讓教育愛滿地開花【文/莊明達 臺北市大直國小校長】
 「善的循環、愛的感染」一直是擔任教育服務工作以來的最大期許;「感動自己、感恩他人」更是我與同仁最深誠的共勉。福祿貝爾曾說:「教育之道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更是告訴了我們要展現教育之愛,也做好孩子們的身教、言教典範,並賦予孩子們學習需求的能量及扮好孩子們適時的鷹架,如此,孩子們的人格發展應會是正常、健康的。

 教育愛不只是在學校教育人員身上,家長們更應該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實踐,在社會正向互動文化中塑成。因為教育包含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三層面,任一層面都應該發揮教育之美,從關懷、傾聽、了解、溝通開始,順而去欣賞、去協助、去開展每一孩子們具有的獨特性、可塑性。因此,在日常生活學習的點滴過程中,長養孩子們學習的自信,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潛能,是身為老師、家長的我們責無旁貸的!

 「學校,我的家」,家中的和諧氣氛、溫馨互動、團隊關懷…可讓孩子盡心學習、老師用心教導、家長全心支援、社區真心相挺。校園溫馨如家的教育愛氛圍,讓每個人有效地扮演家庭內的任一角色,進而揮灑的淋漓盡致:

 有一天兩位二年級的小朋友爭吵著,黃老師見狀立刻趨前排解,不但委婉勸和並展現高度同理,終將兩位不是他班上的小朋友解開心結,致歉後握手言歡,唯過程中黃師蹲低溫抱孩子之貌,令人難忘其有如為人母般的大愛精神,那一刻離今多年,我仍難忘~。

 其次,一位家長對我說:「我們當父母的實在很慚愧,連做家事這種家裡的事都要學校來推廣,真是汗顏……。」聽完,我覺得很欣慰,感恩他理解我們的用心,只是我更覺得做家事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它可教育大家免除家事屬女性之責的性別偏差觀念外,還可培養孩子細心理事、體貼別人、感覺統合…的相關能力,所以,做家事的學習課題在這個時代是有其必要性的。

 再次,校園清晨打掃時間,若細瞧必可見到多位家長領著一群小朋友揮汗如雨般地指導小朋友如何打掃、拖地…,他們展現了身教的典範:用愛心與小朋友共同完成清潔任務,之後愉悅的進入教室開始了晨光志工服務時間。從清潔打掃、安全維護到課業指導,均令人無限的感佩...。

 另次,多少導護志工不畏風雨日曬,當起了小朋友上下學的守護神,尤其孩子已畢業許久的老志工們,更令人豎起大拇指來感恩他們。我常前往導護崗哨謝謝他們,他們總是微笑的說:「謝謝學校給我們機會服務…」「愈服務愈愉快,愈年輕…」,聽了這些話,內心更是感動,「有你們真好!」是我發自內心真誠的感恩吶喊!

 最後,校內仍有許許多多的志工們伸出雙手,屢屢表現出不凡與不朽的教育之愛,他們看似平凡,實予每位孩子心中種下服務的種子。社區中亦處處可見服務的足跡:里長們為學校、為社區,常因校長的一句請託,就傾盡心力協助校務發展;社區發展協會也不遣餘力地利用各種機會服務眾人,尤其老人教育班之開課更令社區高齡者高興不已,他們生活有了重心,心事有了出口,更在同儕相互取暖中提升了生命視野;而家長會更是結合校內外資源,不斷地為校付出,多年來歷任的家長會長、副會長、常委、委員及代表們的點滴深耕與付出更令人感動……,教育人如我般何其有幸,能在工作中結緣了這麼多好朋友,真的真的很謝謝他們,謝謝每一個生命中的貴人…。

 讓教育愛發光發熱,是為人師、為人父母者人生旅程上的責任與精神食糧,深悟教育愛者毋需任何名利,毋需任何訴求,只盼校園處處感動、人人家庭美滿、社會溫馨祥和。「有願就有力」深盼教育先進們融合眾智、結合眾力,讓光燈更能亮我教育、亮我孩子們的學習動能。我始終堅信「庸凡自成偉大,腐朽可化神奇」,學習著那種不計名利的付出之後,永不朽的教育愛當會深烙在每一孩子的心中,久久不去……。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我們為孩子準備什麼

我們為孩子準備什麼【文/ 陳素蘭 臺北市大湖國小校長】

 一直以來,幼兒園是否教注音符號是家長關切的問題。不僅在臺北市有此現象,各縣市不管是公立或私立皆有。從幼兒學習能力的建立來看,此階段,究竟為他們準備什麼是最重要的?

 有句話說「不要輸在起跑點」,又聽說「提早作準備,接軌國際」,林林總總的廣告語、專家的建議、口耳相傳的經驗談,都傳遞一種想法,為孩子提早作準備是必要的。我也認同,應該為孩子作準備,但是,要準備什麼?
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情形,有很大的差異,快慢不同、個性不同、環境不同。舉例而言,小孩學說話,有的學得又快又清楚,也有慢慢學,練習次數足夠了,自然可以表達清楚;當然,也有構音障礙的情形,需及早發現進行早療。愈小年紀的孩子,學習受成熟度的影響愈大,因此,師長適切引導與足夠的等待是必要的,太早學習反而容易發生學習不來或學習害怕,究其原因,並非學習有障礙,而是孩子本身發展尚未成熟。

 注音符號是小學階段準備學習國字的橋樑,通常用一年級上學期前10週進行教學。不管學童是否已經學過,老師都一定會按部就班,逐步教導。幼兒園階段,語言學習完全融入每日活動中,老師經由團討、小組討論、角落學習,都可以大量鼓勵孩童口說能力。在識別符號部分,教室每個角落充滿圖片、字卡、數字,注音符號也是一種符號,在幼兒學習情境中,會自然出現。幼兒園不宜教導注音符號之識讀與拼音,一則因為這不是該年齡階段的學習目標,二則孩童未達成熟度,提早學習反而得花更多時間反覆練習,甚至造成學習厭惡。

 提早學習的想法,讓許多人以為可以避免學習落後。殊不知,學習時間會互相排擠,學習注音符號,可能少了時間進行其他活動。幼兒階段的學習,著重各種基礎能力的建立,舉凡肢體動作的練習、美感、認知、與同學相處、表達情緒等,培養學習興趣與態度,遠多於學習知識與技能。

 我們希望為孩子準備好的是,喜歡上學喜歡學習,可以有「做中學」的環境,提供足夠的空間與素材,讓孩子大膽大量觀察與探索。各領域的學習都有其意義與價值,唯有依照各年齡階段的學習目標安排學習內容,才能適性發展。種子必須灑在沃土上,且有適當的環境與照顧才能成長茁壯。為孩子準備好成長的元素,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目標與努力。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父親的三句話】

【父親的三句話】
     
朋友向我抱怨,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倒楣的人,好不容易弄到的訂單轉眼就成了別人的。
 
朋友是一個生意人,但生意一直做得不好,時常虧本,朋友想不通,自己要文化有文化,要能力有能力,要才華有才華,可是為什?總是不如別人呢?
 
朋友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運氣,他認為一切的失敗都是源於運氣不佳,如果上天給他一點運氣,他能將地球撬動起來。
 
朋友的訴說不禁讓我想起兒時的一段經歷。
 
小時候,我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有什好的東西,我總是想到自己,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結果同伴一個個離我而去,為此,我十分苦惱,常常在背後指責別人的不是。
 
一天晚上,父親煮了兩碗麵,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都沒有。
 
父親問我:「你吃哪一碗?」
 
那時雞蛋是十分珍貴的食品,若非逢年過節或生日,是很難吃到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有雞蛋的那一碗。
 
事實上,我的選擇是錯誤的,正當我洋洋得意地吃完那顆雞蛋時,我驚訝地發現父親的碗底竟然藏著兩顆雞蛋,我後悔不已,恨自己過於心急。
 
見此,父親微笑著對我說:「孩子,你務必記住,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想占別人便宜的人最終會吃大虧。」
 
第二天晚上,父親又煮了兩碗麵,仍然是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都沒有
 
父親讓我選擇,這一次我學乖了,選擇了面上沒有雞蛋的那碗。
 
父親默默地註視著我,一句話也沒說。
 
我趕緊拿起筷子,將上面的麵條扒開,我滿以為下面會臥著兩顆白生生的雞蛋,但很快我失望地發現,碗底除了清湯,什?也沒有。
 
這時,父親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不要過分相信以往的經驗,因為生活有時也會欺騙你,不過,你不用氣惱,也不用悲傷,全當是一次人生體驗吧,這是你從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
 
第三天晚上,父親同樣煮了兩碗麵,還是一碗麵上有一顆白生生的雞蛋,而另一碗麵看上去什?都沒有。
 
父親讓我先選,這一次我沒有貿然行事,而是情真意切地對父親說:「爸爸,您是長輩!又為我和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還是您先選吧!
 
父親沒有推辭,直接選了上面有一顆雞蛋的那碗。
 
我猜想,剩下的那碗肯定沒有雞蛋,但出乎意料的是,我非常幸運,碗底臥著兩顆白生生的雞蛋。
 
父親抬起頭,眼裏滿是慈愛,他淡淡地對我說:「孩子,你千萬要記住,當你為別人著想時,好運就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父親的話令我慚愧不已。從那以後,我把這三句話當作了自己的人生準則,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我首先想到的總是別人的利益,果然如父親所言,好運接踵而至,我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聽完我的故事,朋友如醍醐灌頂,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他終於明白了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盼中小學特色校 成文教交流亮點

 江揆:盼中小學特色校 成文教交流亮點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10)天在行政院會聽取教育部「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推動成果」報告後表示,教育部近年來致力於推動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政策,引導學校結合在地資源與人文特質,發展獨特風貌與特色,有助於活化學校空間利用及促進教育多元發展,具有示範性的作用,值得擴大推廣。

 教育部表示,為因應少子女化趨勢,從96年起持續推動國民中小學發展特色學校相關方案及計畫,鼓勵地方政府督導學校,善用空餘空間進行活化及教育創新,並持續補助學校發展特色。此計畫獲得家長及外界認同,偏遠小校不僅可免於裁併,更得以轉型發展,促進社區教育資源分享,讓學生學習更加生活化與在地化。

 江宜樺院長表示,為了加強宣導我國教育特色,請教育部會商外交部等機關,研議結合中小學國際遊學或教育類相關參訪活動,讓外國友人有更多機會看見我國特色學校的不同風貌,使特色學校成為國際文教交流的新亮點。
江院長也說,受到少子女化趨勢影響,許多國民中小學陸續面臨閒置校舍問題,請教育部會商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共同研議放寬校園閒置空間活化用途的可行性,例如,提供平價場地作為青年創業基地等,讓校園閒置空間能夠妥善利用,發揮更大的價值。

培養孩子的超能力

 培養孩子的超能力【文/方芳蘭 臺北市中正國小校長】 pic

 首屆國中會考登場,今年作文題目是「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許多考生寫英語、電腦能力最重要,也有不少人認為態度、溝通、勤奮最重要,也有人認為學會面對挫折最重要,但是在家長們心中,孩子面對未來該具備的能力又是什麼呢?
   
 對大部分父母而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自然的,加上現代大多數家庭因子女數少,對於孩子的栽培都不遺餘力,除了課業之外,才藝的學習更不可或缺,如英文、音樂、美術、體育….等等,甚至為了升學考試,連作文都成為補習的項目。而許多孩子們也確實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但這些是孩子面對未來最重要的能力嗎?答案可能是不一定。因為現代知識和技能的更新及遞嬗速度之快,可謂一日千里,孩子所學的絕大部分知識,在他們還沒從大學畢業時,大概就被淘汰了,老師和家長都没辦法「教」孩子未來的東西,因此孩子的能力應該不再是現在「知識」的背誦和技能的學習而已,而必需調整成最基本能力的養成與學習態度的建立。易言之,也就是培養孩子永續學習的熱情及能力。
   
 孩子必須在求學與性格發展階段中培養學習的熱情,這樣的熱情包含了對人、事、物的探索、思考及關心;當你對人事物有學習的熱情時,不會對多付出時間精力有抱怨;有熱情不會對於週遭發生的事物無感;有熱情才會思考如何精益求精;有熱情也才會樂於與人相處。在職場上勝出的人,除了看得到的專業能力之外,也必須具有主動積極與熱情的生活態度。許多聰明優秀、求學一路順遂的人為何進入職場後未能發光發熱,也許就是少了一股持續學習的傻勁與熱情吧!
   
 另外一項比較為大家忽略的就是品格力的養成,品格的養成來自於學校、家庭及社會,其中家庭的力量不容小覷。在教育的現場中,常見到部分家長極力為孩子維護各種權益,但當過度為孩子爭取時,往往失去了真理,而孩子學習到的是只要力爭就會贏,「永遠都是別人的錯」,長久以往,心中只有利已没有利他,自然也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可是在未來競爭的社會中,由於知識和學歷的普及,你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別人也有,所以未來競爭的優勢除了每個人都有的技能知識之外,最重要的反而是一個人的品格,也就是否誠實、公平、能關懷與尊重別人。因此,在培養孩子知識時, 也讓孩子對別人多一點關懷與尊重,多一點溝通,學會與人合作, 這才是孩子一生帶著走的能力。
   
 曾有問卷調查企業家:「怎麼樣的人能成功?」答案是:「不是最聰明,但是卻能夠與別人合作,以及解決團隊問題的人,這些通常是敏銳的思考者,又能友善、負責和誠實的行動者。」這些特質,都來自於品格的培養。我們都期待下一代比我們強,也期望孩子能成為人生的勝利組,讓學習的熱情不輟,有良好的品格力,相信有這兩項「超能力」,孩子的人生必然能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我真的了解孩子嗎?

我真的了解孩子嗎?【文/黃明秀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pic

 「鄭捷從小想殺人 爸媽:嚇一跳」,報紙怵目驚心的標題,讓人駭然,鄭捷殺人事件,造成嚴重傷亡,更引起大眾恐慌,但鄭捷的行兇動機,至今仍無法確定,只能讓人感嘅: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鄭捷接受檢警訊問時,始終強調「從小就想殺人」,為了拼湊引爆殺機的原因,檢方傳訊鄭捷父母,了解鄭捷成長過程。鄭捷父母表示,管教兒子一向開明、講道理,從不打小孩,更沒硬性要求兒子課業,一家人相處相當融洽,經常一起出遊,得知鄭捷從小就想殺人,還寫殺人小說,他們受到極大驚嚇,一時之間無法理解自己的兒子。

 記得女兒高中時,參加親師懇談會,導師要家長分享在家和孩子相處的情形,輪到ㄧ位爸爸,只見他面有難色欲言又止,終於,他深深呼吸後長長歎一口氣,鼓足勇氣說話,他說當父母的總竭盡心力要給孩子最好的,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大,尤其孩子越長大,彼此卻越來越疏離,他滿臉憂傷的說:「孩子一回家,『碰』一聲就把房門關起來,吃飯時,孩子一言不發,匆匆扒完飯就離座,再度把自己關在房間。」這位爸爸頹然搖頭,他完全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也不知該怎麼辦,感覺非常無助。

 無獨有偶,另位媽媽接著說,女兒總跟她叨念著,大學聯考選填志願時,一定要選離家遠遠的學校,她迫不及待想離家,想到從小捧在手掌心,疼在心坎裡的孩子,卻毫不眷戀一心想展翅高飛,怎不教媽媽黯然心酸。

 爸爸媽媽總用自認愛孩子的方式愛孩子,慣用一套教養模式,卻沒有意識到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提出不同意見時,家長誤以為那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不自覺的將孩子的成長當作一種威脅,更在不自覺中強勢維護身為家長的權威,親子間的衝突於是爆發,有的孩子無法成功抗拒,乾脆選擇緘默、逃避,有的孩子則正面回應,爭吵不斷。

 面對親子間的衝突,家長也會有不同選擇:有的家長願意冷靜探討衝突所在,認真思考孩子的想法,重新省思自己的教養方式,隨時修正,家長的用心,拋卸所謂家長的權威,隨時和孩子保持理性溝通,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這是最幸福的家長,跟著孩子的成長,自己也與時俱進不斷成長,並享受親子互動的幸福。

 也有的家長選擇逃避或漠視,只是盡義務般的供應孩子生活需求,打著民主開放的旗幟,誤以為不干涉孩子就是尊重,其實是對孩子缺乏主動關心,不熟悉孩子的生活細節,無法進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對他而言是陌生的,但親子間心照不宣,互相不戳破那一道無形的疏離鴻溝。

 「我真的了解孩子嗎?」家長冷靜理性這樣自問,親子關係的建立必須仰賴時間,還要細心經營,看來繁瑣,卻點點滴滴隱藏幸福與甜蜜,唯有在細微處的關心與支持,爸媽才能進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想法,親子關係就是這樣長期累積而成,絕對無法速成,更無法假他人之手完成,尤其每個孩子是獨立個體,有著與眾不同的想法,所以家長才能因孩子的考驗,日日成長,天天進步,能身為爸爸或媽媽,怎不是上天賜予的神聖使命?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有心人才能看懂的四個故事

有心人才能看懂的四個故事

1.停車位
瑞典富豪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總是把車停在遠離辦公樓的地方,天天如此。問:“你們的泊位是固定的嗎?”
他們答:“我們到的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晚到的同事或許會遲到,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樓近的地方。”
——
多為別人著想時,路才會走得更遠。

2.借傘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沒有雨傘,有人建議說: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聽說:不可以。

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我借的話,他不借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但借給我肯定要心疼。
 
——
和人交往,要知道別人的短處和長處,不要用別人的短處來相處和考驗,否則,友誼就不會長久。

3.取經
一頭馬、一頭驢聽說唐僧要去西天取經,驢覺得此行困難重重,放棄;而馬卻立刻追隨而去,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
驢問: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馬說:其實在我去西天這段時間,
您走的路一點不比我少,而且還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
其實,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
真正的累,來自於內心的無知與迷茫。

4.合作
一日,夜深人靜,鎖叫醒了鑰匙並對鑰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為主人看守家門,而主人喜歡的卻是你,總是每天把你帶在身邊,真羡慕你啊!”

而鑰匙也不滿地說:“你每天待在家裡,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

我每天跟著主人,日曬雨淋的,多辛苦啊!

我真的厭倦了, 我更羡慕的是你!”

一次,鑰匙也想過一過鎖那種安逸的生活,於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來。
主人出門後回家,不見了開鎖的鑰匙,一番折騰後,主人氣急之下,把鎖給砸了,並順手把鎖扔進了垃圾堆裡。主人進屋後,找到了那把鑰匙,氣憤地說:“鎖也砸了,現在留著你還有什麼用呢?”說完,把鑰匙也扔進了垃圾堆裡。

在垃圾堆裡相遇的鎖和鑰匙,不由感歎起來:“今天我們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都是因為過去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與合作,也沒有看到對方的價值與付出、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彼此斤斤計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爭鬥,只會是兩敗俱傷,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賞、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贏。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學習「抉擇」的起點在家庭!

學習「抉擇」的起點在家庭!【文/蔡三汝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你要吃滷肉飯?還是白飯?』媽媽問。

 『我要吃甜甜圈!』站在小吃店前的小朋友以堅定的口吻懇求著。

 聽到這一段母子對話,路過的人不禁莞爾。媽媽的建議均非孩子的選項,孩子的心中有他的最愛,而且毫不思索的提出他的選擇,爸媽們可別認為小孩啥事都不懂,眼前這位兩、三歲的幼童,也有自己的思考模式與表達能力呢!在孩子的實際生活中,舉凡日常瑣事或各種學習活動,都是孩子運用腦筋思考的練習機會,如果父母為了方便而自行安排一切,不但減少了親子溝通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學習自主的良機呢!

 「抉擇」~是需要學習的
 
 「抉擇」是一種能力,一項需要靠學習而漸漸具備的能力,也是影響未來人生發展的關鍵能力!如此重要的能力,卻可在例行的生活中養成,因為孩子們每天都會面對許多生活或學習的問題,從一早幾點起床?穿哪一件衣服出門?吃什麼早餐?走路還是搭車上學?我要先做功課再休息?還是洗完澡再做功課?這些對我們來說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但對於正在學習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卻是學習為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學會做決定,也是學習對自己負責任的開始,小時候決定小事,長大後便會勇敢果斷做大決定。平日生活細節,自己決定、自己操作,後果也由自己體會、自己承擔,遇到兩難的時候,就不會猶豫。

 「思考」從學習抉擇開始
 
 孩子未來的人生有許多需要自己面對的選擇,許多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對自己負責,一方面又出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就現在的升學環境而言,高中生的生涯選擇變多了,從傳統單一聯考分數制度,變成多元的入學管道,加上科技大學的申請、警大警專藝大等校的獨立招生、大陸與海外學校的申請等等,都在考驗孩子做選擇的能力。家長們基於關心,很自然的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建議與孩子志趣相近,則皆大歡喜,反之則可能引發親子關係衝突。曾聽聞學業非常優異的孩子選擇醫科,因為媽媽說這是大家趨之若鶩的科系,當下聽從了家長的建議,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沒有興趣,無法繼續完成學業,此時能怪別人為我們做的決定嗎?讓孩子從小建立思考習慣,從生活中切身體驗自己決定造成的結果,相信孩子漸長就有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不論孩子多聰明、多會讀書,如果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抉擇的能力,將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在孩子年幼之時,將這些基礎能力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透過實際的體驗,最易培養思考的習慣和抉擇的能力,家庭實是建立這個關鍵基礎的起點,家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期待每一位孩子在積極的親子互動中,用愈來愈多的好選擇,讓自己邁向圓融美好的未來!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當自由變成自私

當自由變成自私
作者:執筆人: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位朋友正值盛年,拿過師鐸獎,又無病痛,突然申請退休,令我們好生驚訝。我們這群做科學的朋友,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有職業上的毛病,會追根究柢,在我們的盤問下,她說出了申請書上冠冕堂皇理由下面的真正原因。

 她的學校是所私立高中,跟國外姐妹校的關係很好,時常互訪。在三月學運發生前,她帶了十個學生去國外訪問。這些學生家境都很好,都有出國的經驗,所以在轉機時,她並不擔心,只囑咐她們登機前一定要準時回來,學生便快樂的去買免稅商品了。等到登機時,有三個學生沒到,她開始著急,又不敢派學生出去找,怕找了這個、丟了那個。她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奔跑尋找,機場的廣播又一直催:某某航空公司的旅客XX、XX、XX…,她急得心臟病都要發作了。

 最後櫃台人員告訴她,不等了,她們要清艙,把未登機者的行李拿下,怕有炸彈,要她負延誤起飛的責任和損失,當她含淚點頭時,那三個學生拎著大包小包,慢條斯理的走過來了。她趕上前去,氣急敗壞的問她們:「你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不準時回來?」一個學生說:「老師你急什麼,我們不回來,他們不敢起飛,因為我們的行李都在飛機上,他們絕對不敢不等我們的。」她一聽,當場氣昏,我們怎麼教出這麼自私的學生來?全飛機二百五十六人等你們三人,別人的時間都不是時間嗎?

 她正在說時,另個學生拍拍她肩膀說:「老師,不要激動,你多出國幾次,就不會這麼緊張了。」學生居然把她的焦急當作沒見過世面,這樣羞辱她。她當下決定退休,不再為這樣的學生貢獻她的青春。回台後又看到學生霸占立法院、攻進行政院,她說最後一根稻草是某國立大學法律系教出來的市議員罵大學校長妓女。她認為事已不可為,便遞出辭呈了。

 我們聽了都默然,事實上,老師的地位在台灣已經低微很久了,我小時候那種村裡有任何喜事,老師坐首席的尊師重道精神已經看不見了。二十年前,我就曾被一位作弊學生的家長質問:你一個月賺多少?我一天的收入比你一個月的薪水還多,你憑什麼記他過?我很驚訝,錢多不代表可以犯法,聲音大也不代表理就正,但現在這個歪理已形成風氣,大家見怪不怪,學生也就有樣學樣了。

 台灣的教育真是出了問題,孩子有知識、沒有常識,口口聲聲爭自由,自己的行為卻很自私,家長想要信任孩子,卻演變成放任,學校想要給孩子自信,卻演變成自大。幾年前,曾有個國立大學去美國念MBA的學生,要從波士頓轉機到紐約回台灣,因未趕上飛機,便謊稱行李有炸彈,她以為這樣飛機就會飛回來,她就可以登機。

 結果她被美國的聯邦調查局抓起來,罰了五千美元還吃上官司。她說她只是開玩笑,但是一個念到碩士的學生卻連開玩笑的時機和輕重都分不出來,她如何出社會承擔家庭、社會和國家給予她的重任?更糟的是,他們念了十幾年的書,卻未學到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每天安於一點點的小確幸,沒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負。

 朋友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但一葉知秋。最近某雜誌有一篇「放狗出來,台灣年輕人也會跳牆」的文章,這位教授認為台灣學生是有潛力的,但須逼他們振作。看來現在或許是到了該放狗出來的時候了。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美感教育啟發創造力

美感教育啟發創造力~臺灣‧好美【文/蔡美錦 臺北市博嘉國小校長】
 103年是美感教育年,教育部推動「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畫」以美感為核心,歸納出(一)美感教育從幼起,(二)美力終身學習(三)藝術青年播撒美感種子(四) 提升教育人員美感素養 (五)厚植美感教育研究發展實力以及以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與實踐力為經,以家庭、學校、社區、社會為緯,實踐於生活各層面的美感教育點線面等六大重點,共同創造美感洋溢的藝文社會,來提升我國的美力競爭力。
   
 美力的基礎,來自於美感的養成,從小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實踐力」啟發他們對美感的覺知與經驗,是奠定美力終身的基礎。

創造美學時刻~美,是生活的一部分
   
 美,存在於藝術課程中,美,是從大自然、從一般生活中去發現,美更包括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能的學習與展現,淬鍊出美的力量;數學教育也是一種秩序的美;更可以透過語文不管詩或散文傳達文字的美;從運動裡發現身體的平衡與和諧,對身體產生自信,發展出和諧的美;大自然中讓孩子去凝視一朵花的綻放,發現生命中特別之美與逆境之美。

豐富美學課程~牽著孩子的手一起發現美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他深根;孩子大的時候,我們給他翅膀。美感教育亦復如此,美的力量,來自幼年持續學習累積的深厚底蘊,需要深耕,才能收穫。教育人員用心於學校環境空間的美學構作,善用各種媒介和表達方式,創造可以發揮轉化、生成之美學效用的文化與制度,將美學創作、展演與教育活動當成學校的特色發展,藉由整體美感教育課程與情境營造,透過多元的經驗感受與深刻的對話,讓孩子對於音樂、藝術有開放而自我的體察,如此的深根將伴隨學生成長,使他們未來在面對音樂、藝術、生活與面對生命時,建構平凡中體察不凡、在混亂中建立秩序、在觀照中發展自我、在訊息中發現意義的能力。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美的種子,需要全面地照顧與栽培,從生活中一點一滴幫助孩子儲存一本「美感存摺」,在潛移默化當中,建立正面的審美觀,才能開出美的花朵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欣賞別人 肯定自己

欣賞別人 肯定自己【文/梁俊堯 臺北市東園國小校長】

 「欣賞」也可說是一種美學,它需要透過鑑賞力及內心感動從各種角度去看每一件事物,甚至每一個人。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處處充滿著如詩如畫的風景,同樣的也有著形形色色不同人格特質的人群。而懂得欣賞的人,可以從萬物形態中得到愉悅或啟示;也在人我的互動中看到別人的優點與缺點,進而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十三年前去世的臺灣小巨人朱仲祥先生,曾在一次演講活動中表示,他結婚了,但他的太太是瞎子。當時現場的聽眾哇的一聲,為這位肌肉萎縮症者的悲慘處境,表達關懷與惋惜。但朱仲祥依舊面帶微笑回以:「謝謝大家對我的關懷。我太太心中有對明亮的眼睛,但那對眼睛不是用來看我外在的殘缺,而是用來欣賞我內在的毅力與善良。」此話一出,讓大家在感動與敬佩中陷入沈思。古時候還有一則『盲人打燈籠』的故事:這個盲人在夜間走路,總是打著燈籠,旁人竊笑不已,問他:「你走路打燈籠,豈不是白費蠟燭?」盲人回答:「其實我打燈是為別人照亮的,別人看見了我,就不會碰到我了。」是的,當父母或師長不斷批評孩子哪裡不好、哪裡不對的時候,是我們的眼睛出了問題,抑是孩子真的沒希望呢?當我們用眼睛去看別人的缺點時,永遠不會發現這個人還擁有其他的優點;同樣的,當我們一直想為什麼孩子總是不乖、不聽話、不用功時,我們再也感受不到他的純真、善良。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更應有所警惕與深思。
 
 欣賞別人,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對別人的尊重與鼓勵,更是讓自己前進的基石。一個有智慧的人,懂得尊重每個人,因為他知道成事不易,而人也各有所長,所以,學會欣賞每個人會讓自己受益無窮。二年前有一股旋風橫掃全球,那就是NBA首位臺裔球員林書豪,他從一個原本只能坐冷板凳的球員,躍升為全球都守著電視看他一而再、再而三力克對手的球星。那是因為他懂得謙虛、不放棄,懂得欣賞別人,也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才能締造他今日的成就。
   
 證嚴法師曾說:「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常看人好處,猶如採摘鮮花,久之則芳香四溢;總挑人毛病,好比製造垃圾,既污染了自己,又影響周邊的環境。因此,我們應該敞開心胸,試著去欣賞別人,唯有在看到別人的好,也才會發現自己的好,進一步欣賞自己、肯定自己。相信只要換個角度去看世界,所有的人事物都會變得更美好。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聰明」可以教嗎?

「聰明」可以教嗎?【文/黃明秀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1377期商業周刊獨家越洋專訪美國獨立記者瑞普立,瑞普立曾以教育議題為《時代》(Time)雜誌拿下兩座「國家雜誌獎」,在2010、2011年間親自深入芬蘭、南韓和波蘭三個「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前段班國家,並對照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其餘五國,調查採訪超過兩百名老師、學生,找到教出聰明小孩的答案。

 瑞普立明確指出「聰明(smartness),絕對可以教;有嚴謹的教育,便教得出聰明的小孩。」「教出聰明的孩子」是台灣多數家長極感興趣的話題。

 瑞普立說她很喜歡一位學生對「聰明」的解釋:「聰明是師法他人(learning from others)」換言之,聰明是學習的成果,並非與生俱來,所以「聰明」可以教!

 瑞普立表示,三十年前所謂的「聰明」,是指累積並管理教科書和資訊來源的知識,但身處知識爆發的現代,知識太容易取得,加上環境變異快速,教科書傳達的知識無法及時趕上外在環境。今日孩子所要面臨的學習,以知識和技巧為基礎,同時吸收新資訊,將新舊資訊連結,重新整理、歸納、產生觀點。這種隨著環境調整、適應改變的能力,就是現代的「聰明」,也就是適應環境、彈性應變。

 瑞普立反對只是強迫孩子閱讀、做又多又難的功課,反覆解題,誤以為這樣就能增進孩子的智能,殊不知那只是重複累積知識,孩子勉力做完,卻好像跟自己或生活的外在環境一點關係都沒有,對增進智能沒有多大幫助,反而不如只給孩子幾個問題,讓他們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自動尋找並運用各種資訊,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孩子運用既有知識,轉化為全方位的思考,歸納判斷統整出自己的想法,才是有價值的課題。

 瑞普立做過十三國的調查,在控制各項變因後,父母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表現比父母沒有閱讀習慣的,在PISA中成績要好一五%。所以,父母引導孩子講話,陪伴孩子閱讀,對增進孩子的智能有絕對幫助,而且更重要的是完全免費。舉例說明:父母跟五、六歲孩子讀故事書,當故事念到一個段落,可以暫停下來問孩子: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樣?一開始,孩子只想要爸媽繼續說故事,孩子只想知道故事結局,這是被動式的閱讀習慣,但如果家長堅持,到一個階段停下來問問:你覺得為什麼這個小男孩會哭呢?你認為這個女孩在怕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讓孩子不只是被動接受故事情節,而是融入故事裡,發覺自己也是故事裡的角色,慢慢養成思考的習慣,閱讀就更具積極意義。

 即使孩子漸漸長大,也不要停止跟孩子交談的習慣。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今天怎麼樣啦?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今天過得怎樣,聊聊國際大事、興趣、嗜好,電影、書、音樂,對話內容可以隨機應變,任何話題都非常有價值,不僅增進親子感情,更慢慢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以及對事情的獨立看法。

 除了閱讀和聊天之外,瑞普立還認為務實的讚美小孩,也非常重要。讚美應聚焦於孩子們所付出的努力,而且要誠實具體。讚美是一把雙面刃,可以鼓勵孩子肯定自己,激發努力,但有些父母過於在意孩子開不開心,隨時不切實際的讚美,過多的溢美之詞反而讓小孩自我膨脹,誤認自己是天才,當遭遇失敗挫折時,發現自己並不如想像中聰明,後果難以預料,所以家長不可不謹慎。

 細讀瑞普立的採訪報告,「聰明」可以教,希望教出聰明的孩子,家長居重要關鍵,但若只想簡便的將教養孩子的重責大任託付他人,如花費金錢讓孩子補習上才藝班,實質效果並不大。從小耐心陪伴孩子,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是教養出聰明孩子的不二法則。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從前有一個叫化子每天出門乞討,他很想過正常人的生活,於是他總要乞討一些糧食積攢起來。可是他積攢了好多年,他的糧倉還是只有那麼一點米。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他打算弄個明白。

一天夜裡,他悄悄的躲在一個角落看著他的糧食。結果,他看見一隻大老鼠來偷吃他的糧食。於是他很氣憤,就對老鼠喊道:『富人家那麼多糧食你不去吃,為什麼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攢下的糧食?』

突然,老鼠說話了:『你命裡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滿升。』

乞丐問老鼠:『這是為什麼?老鼠對他說,我也不知道,你去問佛祖好了。』

於是,叫化子下了決心,要去西天向佛祖問個明白,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有此命運?

叫化子第二天就出發了。他一路乞討,走了好多路。有一天,他好不容易趕到天黑才見到一戶人家,便上前敲門,出來一個管家問他有什麼事,他說討點飯吃。

正好員外出來看見了,就問叫化子為什麼這麼晚了還在趕路?叫化子就說了他的命運,說要去問佛祖一個明白。員外聽了趕緊把他請到屋裡坐下。給他拿了好多乾糧和一些銀子。

叫化子問這是為什麼?員外說明緣由,他說他家女兒都16歲了還不會說話。拜託他去西天幫忙問問佛祖,是什麼原因?

員外曾經發過誓說誰能讓他的女兒說話,她就把他的女兒嫁給誰。叫化聽了覺得反正都是去西天,我就順便幫幫他去問一下佛祖也好,於是叫化答應了。

乞丐又走了許多山路。走到一座山上看見一個廟,就進去討水喝。看見一個老和尚拄著一根錫杖,很老的樣子,但很精神,老和尚給了他水喝並且叫他休息一會,遂問他要到哪裡去。

叫化子說明去向,老和尚趕緊拉住叫化的手說,拜託你一定幫我去西天問問佛祖。我都修行了500多年了,按說早該升天了,為什麼還飛不起來?於是叫化也就答應了這個老和尚。

再往前走,又過了許多溝溝坎坎。叫化子來到一條大江邊上,江裡沒有一條船。叫化子著急了,這可怎麼辦?怎麼過去?叫化子哭了起來說,難道我的命就該這麼苦嗎?

突然,江裡一個大老龜浮出水面。老龜說人話了,問叫化子在這裡哭什麼?叫化子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老龜對他說,我都修行了1000多年了,按說早該成龍飛走了,為什麼還是一個老龜?如果你去了西天能夠幫我問問佛祖,我就把你馱到對面。叫化子很高興的答應了。

叫化子又走了不知多少天,可是怎麼也見不到佛祖。叫化子納悶了,心裡想到,佛祖到底在哪裡?西天按說早該到了啊。

叫化子很傷心,於是迷迷糊糊的就睡著了。突然佛祖出現了,叫化子很高興,佛祖問叫化子,你這麼大老遠來這裡一定是有什麼很重要的事來問吧?叫化子說,是的,我要問幾個問題,希望佛祖能夠給我說個明白。

佛祖說好啊,不過有個條件,你最多只能問三個問題。
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人問三個以上的問題。叫化子答應了,心裡想到,我問哪幾個問題?

叫化子覺得自己的問題太不重要了,老龜修行了一千多年了很不容易,它的問題應該問問。老和尚修行了500多年了也很辛苦,他的問題也應該問問。員外的女兒很可憐啊,不能說話怎麼嫁的出去?他的問題也應該問問。

於是叫化子毫不猶豫的問了第一個問題。

佛祖告訴他,老龜是因為捨不得它那背上的龜殼才變不成龍的,它的龜殼裡有二十四顆夜明珠在裡面。如果它把龜殼去了,就可以化成龍了。

第二個問題佛祖回答,老和尚整天都拿著他的寶貝錫杖,心裡整天記掛著,他的錫杖是個寶物,用它在地上一扎,地上就會有清泉出現,如果老和尚捨得扔掉那個錫杖,他就可以升天了。

叫化子很高興,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佛祖回答,如果啞巴女孩見到她的心上人來了就會說話了,突然佛祖不見了。

叫化子覺得自己的事也沒有什麼,還是乞討過日子吧,於是就趕緊往回趕路。

叫化子來到那個江邊,老龜已經算到叫化子該回來了,就急著問佛祖是怎麼說的?叫化子說,你先把我度過江去我給你說。

老龜把叫化度了過去,叫化子說了緣由,老龜一聽就明白了,於是就把龜殼脫了下來送給叫化子說,這裡面有24顆夜明珠,是無價之寶,對我已經是沒有用處了,我就把它送給你了。於是老龜馬上就變成龍飛走了。

叫化子拿著24顆夜明珠又往回趕路。來到山上見了老和尚,老和尚急著問佛祖怎麼回答的?叫化子說了緣由,老和尚一聽非常高興,於是就把那個寶貝錫杖送給了叫化。老和尚馬上就騰雲飛走了。

叫化子來到員外家門口,突然從裡面跑出一個大姑娘大聲喊道:那個問佛祖話的人回來了。員外也跑了出來,他很吃驚他的女兒怎麼突然會說話了。叫化子說了佛祖的話,員外非常高興就把女兒嫁給叫化了。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為別人著想,一定就有人想著你,這就是因果,這就是規律。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傳播正能量,擁有正思維,正能量!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你是晉惠帝養育專家嗎?

你是晉惠帝養育專家嗎?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
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班上有個孩子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有一頓沒一頓。富小孩不解。資優生「祖辰」在週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地方,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讓自己得到安寧與豁達

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讓自己得到安寧與豁達

日落黃昏,倦鳥歸巢,青山漸漸安靜了下來。

突然,一個年輕人面容猙獰怒氣衝衝地跑到高高的山岡上,發洩似的狂喊著。年輕人的暴躁驚動了正在不遠處打坐的禪師,面目慈祥的老禪師緩緩走到年輕人面前,對他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後和年輕人攀談了起來。

在談話的過程中,老禪師始終瞇著眼睛微笑著在聽年輕人的傾訴。年輕人從一個邊遠的小城來到這個燈紅酒綠的大都市來闖蕩,經過多年的打拼吃了很多苦,才好不容易在企業裡幹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的位置,身邊也有了相識幾年的女朋友。

可是,現在⋯⋯這一切都毀了,老闆因為種種原因要將他辭退,現在他正在為公司培訓替代他的新人,每天在公司裡的日子過的非常壓抑。而女友知道他很快將失去這份收入豐厚的工作之後, 也提出了分手。女友的理由很簡單,她不能讓自己未來的孩子擁有一個沒能力給她們安穩富足生活的父親

“我跟了老闆整整8年呀!他一句話就讓我走人!我的女朋友當初剛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候舉目無親,是我幫她找了工作,全力以赴地照顧著她,可現在她卻在我最艱難的時候選擇了離開!”年輕人幾乎是聲嘶力竭地說完了自己的經歷,憤怒的雙眼中燃燒著熊熊烈火。

年邁的禪師輕輕地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然後拉起他的手在山上信步游走起來。清涼的山風讓年輕人煩躁的內心漸漸平靜了下來,這時候,老禪師忽然停下了腳步,伸手去抓一片飄來的柳絮。柳絮輕盈而調皮,每次都從禪師的手掌之中溜掉。

年輕人默默地看著老禪師,眼中充滿了疑惑。

“呵呵,我老了,抓不住這些柳絮了。”老禪師說 完之後,抬起頭和年輕人面對著面,說道:“這世上種種美好與精彩,我們並不一定都能抓到,既然抓不到,倒不如送它們一程,讓它們活得更加精彩飄逸,讓自己得到安寧與豁達。”

說完,老禪師輕輕將抓柳絮的手向上微微一揚,柳絮被禪師的手這麼一送,在湛藍的天空下飛的更加漂亮了。

老禪師說完之後,年輕人呆立良久。忽然,他的臉上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向禪師深深鞠了一躬,轉身下山去了。

回到城裡之後,年輕人兢兢業業地將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都教給了那個即將接替他的新人,老闆看在眼裡,沒想到受了委屈的他居然還會這麼為公司出力,心裡很不是滋味兒。當他離開公司的時候,老闆動情地緊緊握住他的手對他說:“我對不住你,沒想到你還能這樣對我!辭退你,我也是有難言之隱,你這 個朋友我記住了,以後有事就來找我。”他笑著和老闆告別,然後在辦公室同事們的留戀和注視中,大踏步地走出了公司的大門。

和女朋友最後道別的時候,他送給她一份特別的禮物——一盒治療風濕的膏藥。女朋友有風濕病,每次疼起來都在床上呲牙咧嘴的直打滾,女孩兒看到這份禮物之後,哭的差點抽搐過去,他安慰完她之後,瀟灑地轉身離開了。

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始終奉行著一個原則——能抓住的人和緣分,他都加倍珍惜;不能抓住的種種,他就笑著送他們一程。這樣的心態讓他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別人更多的回報和幫助,他的生活也漸漸走出了困境。

後來,他經過多方尋訪找到了禪師所在的寺院,想當面感謝老禪師。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禪師的所在,老禪師的 弟子卻告訴他,禪師已經圓寂。從時間上推算,恰好是他們見面的第二天。弟子還告訴他,老禪師當時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每時每刻都在遭受著疾病的折磨,有時候疼的汗水直淌,卻始終面帶微笑的生活著。雖然,老禪師早就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但依然平靜樂觀的生活著。

聽完這些之後,他努力讓自己的臉上綻放出微笑,用笑容將眼角的淚水擠走。這時候他才明白,相遇的時候,老禪師是忍受著多麼巨大的身體痛苦在為自己解脫煩惱。老禪師那時候已經知道自己抓不住自己的生命了,卻還用盡了生命最後一份力量送了自己一程,讓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正途。他向禪師圓寂的地方磕了幾個頭,然後微笑著向山下走去。

老禪師用自己的生命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永遠都要微笑堅強樂觀豁達的生活下去,這才是生命 的意義。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人的命運是看你和誰在一起

一根稻草丟在大街上是垃圾,
綁在大白菜上可以賣白菜的價格,
綁在大閘蟹上就是大閘蟹的價格。

你與誰捆綁在一起?
跟著蒼蠅你會找到廁所。
跟著蜜蜂你會找到花朵。
跟著千萬賺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
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
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

老鷹在雞窩裏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原本你很優秀,由於周圍那些消極的人影響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動力,
如果你想像老鷹一樣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鷹一起飛翔。

如果你想聰明,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才會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優秀,那你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出類拔萃。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
方法很簡單:
一、結交正能量的朋友。
二、選擇正能量的環境 。

無鰾的鯊魚 
有一個年輕人因為家貧沒有讀多少書,去了城裡,想找一份工作,發現城裡沒人看得起沒文憑的他。

就在決定要離開那座城市時,他寫了一封信給當時很有名的銀行家羅斯,抱怨了命運對他的不公。
信寄出去後,他一直在旅館裡等。

幾天過去了,他已用完了身上的最後一分錢,也將行李打好了包。
這時旅館老闆說有他一封信,是銀行家羅斯寫來的。
信中,羅斯並沒有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在信裡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羅斯說:在浩瀚的海洋裡生活著很多魚。那些魚都有魚鰾。
魚鰾產生的浮力使魚在靜止狀態時,能夠自由地控制身體處在某一水層。

但是唯獨被譽為“海洋霸主”的鯊魚卻沒有魚鰾。
沒有魚鰾的鯊魚照理來說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為它行動極為不便,很容易沉入水底,在海洋裡只要一停下來就有可能喪生。

為了生存起見,沒有長鰾的鯊魚只好不停地運動,永不停息地在水中遊弋。
就這樣經過很多年很多年之後,鯊魚因而擁有了強健的體魄,並且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戰鬥力,成了同類中最兇猛的魚。”

末了,羅斯說,“這個城市就像一個浩瀚的海洋,擁有文憑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很少,你現在就是一條沒有魚鰾的魚。”

那晚,年輕人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在想羅斯的話。
突然間,他改變了決定。

第二天,他跟旅館的老闆說,只要給他一碗飯吃,他可以留下來當服務生,一分錢工資都不要。

旅館老闆雖然不相信世上竟然有這麼便宜的事,但還是很樂意地留下了他。

十年後,他擁有了令全美國羡慕的財富,並且娶了銀行家羅斯的女兒,這個年輕人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讀懂了,以後就不再發脾氣!
一個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他對這盆淡雅的蘭花呵護有加,經常為它澆水除草殺蟲。
蘭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長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會友,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請他幫忙照看。
小和尚非常負責,像老和尚一樣用心呵護蘭花,蘭花茁壯地成長著。

一天,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台上,就出門辦事了。
不知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了。
小和尚趕回來,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和尚責怪他。

過幾天老和尚回來了,小和尚向他講述了蘭花的事情,並準備接受他的責怪。
可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為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
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我們工作不是為了生氣的,我們相愛也不是為了生氣的。
用心付出的東西一旦無法挽回,也不用再怨什麼,悔什麼。

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時候淡然處之。
無愧於心便好。

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
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空與有
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有大氣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相。

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
真正優雅的人,必定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真正高貴的人,面對強於己者不卑不亢,面對弱於己者平等視之。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值在於它的空。

空是一種度量和胸懷,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
佛經裡有“一空萬有”和“真空妙有”的禪理。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

心之所以痛,只因你太明白、太在乎;
糊塗之難,在於心放不下、笨不起來。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鄉下人的智慧 VS 城裡人的聰明

鄉下人的智慧 VS 城裡人的聰明

很多沒有上過學的老農民培養出了優秀的孩子;不少有知識、高學歷的城裡人卻把孩子管出諸多毛病,甚至培養出問題孩子,為什麼?

老農民沒知識但有智慧;城裡人有知識但沒智慧。(知識不等於智慧。)
智慧的老農民三句話就培養出了好孩子:
第一句話:「孩子,爸媽沒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辦,把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擁有了責任心。
第二句話:「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情。」講德行,告訴孩子做人的標準。
第三句話:「孩子,撒開手闖吧,實在不行,回家來還有口飯吃。」無私的愛,無盡的愛!
看看一些城裡人怎麼把孩子教育出問題的:
第一句話:「寶貝,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媽媽來辦!」剝奪了孩子負責任的權利,培養出了沒有責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話:「寶貝,出去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一定要還手!」基本的做人準則都沒有教對,可能培養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話:「我告訴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學習,長大沒飯吃別來找我!」有條件的愛,根本不是真愛。
只要擁有智慧,每一位家長都能把孩子培養成才,而智慧與知識和學歷並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