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從生活中找尋快樂幸福

從生活中找尋快樂幸福(上)【文/ 曹麗珍 臺北市民生國小校長】




追求幸福的人生,是每個人一生的理想,有人如願、有人失望!但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倒是因人而異,古時候君子顏回在貧苦的生活---『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卻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態。有人家財萬貫、高官厚祿,卻不快樂。


為什麼呢?


小娃兒初生只要不生病,吃飽就會睡覺,因為只要有吃有睡就滿足了!隨著年齡漸長,外界刺激與社會化,需求越來越多,滿足與幸福感卻越來越低,就是為什麼會不快樂的原因!現代人多少有焦慮症,不僅大人有,小孩子更會有,因為在這極度競爭的環境下,大人會將自己的理想不自覺得要孩子為其實現,所以現在的孩子被要求多、壓力也就大,尤其是生活在高社經背景的東方社會!


從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需求七層次)來看: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愛與隸屬需求4.尊重需求(前四層稱為基本需求)。5.知的需求6.美的需求7.自我實現需求(後三層稱為成長或存在需求)。前四層次需求與人日常生活有關,而後三層次需求,亦即求知、求美、求理想,則與生涯有關。從上述可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找快樂,讓滿足與幸福感輕易上心頭是件容易的事!但大家追逐幸福快樂時卻捨本逐末,為大目標終日惶惶不已!


什麼時候你最快樂?競爭後奪標的興奮?失而復得的快樂?覺知到內心滿足感?前兩種要付出代價,是一種要辛苦耕耘後的滿足,但最後一種是隨時隨地可獲得的小快樂,譬如:有人睡在床上聽到外面下雨聲,就會覺得自己不必在外淋雨、還有舒服的床鋪可以睡,就有一種莫名的滿足與快樂。有人靜靜地聽著音樂看著書喝個茶,可以快樂的過一下午,感覺非常喜樂。有人看到貧困殘弱者助其一臂之力,就覺得很開心。有人騎車打球滿身汗,洗個舒服澡,精神就來了!有人種花蒔草,就心滿意足。有人自己今天跟昨日比,有進步就滿足。這種不用花很大的力氣與代價,就能得到的滿足與快樂的生活,就是儲備日後續向人生目標挑戰前行的能量。這才是要教導孩子學會與找尋的幸福良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