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教育部教學網站

1、教學資源網 http://etoe.edu.tw
2、六大學習網 http://learning.edu.tw
3、數位內容分享交換平台 http://edshare.edu.tw
可用於教學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人權及法治的相關網站

人權及法治的相關網站,可視情況進行融入式教學
人權網站http://hre.pro.edu.tw/1-1.php
法治教育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mp200.html
test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資訊素養倫理教材

「資訊素養倫理教材2版」書籍及多媒體教材光碟,可上http://ile.tp.edu.twhttp://etfamily.tp.edu.tw/etwebservice/ile 有提供相關教材歡迎使用。

教育部及北市教育局建置之數位教材資源網站

教育部及北市教育局建置之數位教材資源網站如下:
學習加油站 教育部六大學習網 臺北益教網 教育部教學資源網 臺北市數位學習網 臺北市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有效的智慧資本~‧強化核心能力‧認同﹑承諾﹑力行【文/鄭崇趁】

臺北市推動教育111,第一個1指「一校一特色」,第二個1指「一生一專長」,第三個1指「一個都不少」。筆者受聘,協助論述「一個都不少」的教育理念與實踐,主張「一個都不少」具有三層次的意涵:「全民就學」→「順性揚才」→「普遍卓越」。並且以「有效智慧資本」的觀念來強調,「一個都不少」能否在學校裡具體實踐,需要全體教師的認同、承諾與力行。
 「智慧資本」是探討組織競爭力的專有名詞,也是知識經濟時代格外被強調的指標,指一個組織之內所具備「開展知識技術的潛在能量」。以學校為例,學校的智慧資本是校長、行政幹部,以及所有的教師、職工。而多數探討「智慧資本內涵」的研究主張「組織成員的核心能力+對組織認同程度」等於組織實際表現的生產力(智慧資本的產能)。
  當前學校教育人員素有優質傳承,普遍來說,均具備應有的「核心能力」,但是今日台灣教育的競爭力沒有充分開展發揮,主要原因在於一般教師對於教育政策的冷漠、缺乏認同與共識。是以學校擁有豐沛的「靜態智慧資本」,而非「有效的智慧資本」。
 「一個都不少」是中小學教育的「世界潮流趨勢」,在美國以「沒有落後孩子法案」在推動,在我國自1996年起「教改總諮議報告」即開始主張「帶好每位學生」,能否真正實現,確實需要中小學所有教師的「認同、承諾與力行」,唯有教師們認同沒有不可教的學生,把每個學生帶上來是本分職責,也承諾願意教好不同程度的學生,並且身體力行,成為畢生志業。如此,則學校就有一股強大的「有效的智慧資本」,是提升國家教育競爭力最重要的基石。你我是學校「有效的智慧資本」嗎?強化我們的核心能力,並且認同服務的學校,承諾願意為教育付出,身體力行,教好自己的學生,我們就是學校「有效的智慧資本」。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教育局相關授課注意事項

請依排定課表準時授課。
(一)應於每節授課開始前,在學生點名簿上「任課教師」欄簽名。
(二)學校應負責查堂,除實施開放教育者外,教師於上課鈴響五分鐘後到課堂者, 以遲到一次計;下課鈴響前離開課堂者,以早退一次計。上課鈴響十五分鐘後始到達課堂或下課鈴響五分鐘前離開課堂者,各以曠課一節計。
(三)教師調課或請人代課,除請假者外,應經學校同意,學校礙難同意時,應以書面敘明理由,答復當事人;未經學校同意自行調課或請人代課者以曠課一節論。
(四)教務處應將教師授課表及查堂情形,隨時以書面通知人事單位登記。
近來民眾反映部分學校教師有上課遲到之情形,影響學生學習權益,請各校務必要求依說明二出勤出差管理要點,要求教師準時上下班及上下課,俾維護學生受教權益。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優質教育‧快樂成長~概述當前教育行政工作的思維 吳清基教育部長

提供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可以快樂學習和成長,是每一個教育人無可旁貸的天職;透過優質教育,培養社會好國民、世界好公民,讓國家更有競爭力、人民生活更好,是教育行政領導者的專業理想和使命。

激發教育人的專業理想和使命,匯聚教育團隊的專業熱誠和動能,齊心共責發揮執行力,以有效達成各級教育的階段性發展目標,包括:學前幼兒的健康幸福成長、國小學生的活潑快樂學習、國中學生的多元適性發展、高中學生的通識教育啟迪以及高職學生的能力本位教育發展、大學生的專門知能學習、技專生的專精技能養成、研究生的高深學術獨立研究、社會成人的終身學習成長,以及新移民的文化適應基本能力學習。

前述各級教育階段同時涵蓋五大主軸教育內涵,包括:1.實施全人教育,讓學生能有五育均衡、多元適性的發展;2.加強生命教育,涵養學生對己-人-物的和諧情意;3.推動終身教育,讓人人、處處、時時都可以學習,不再害怕輸在起跑點;4.落實完全學習,以優質教育、精緻教育和能力本位教育,期許每位學生都能精熟學習;5.營造健康校園,充實各項基礎設備、安全設施和防疫防災,重視愛眼和體適能,提供營養午餐,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教育的功能,在啟迪人的心靈,發展人的潛能,豐富人的生命,增進人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從教育行政工作來思考,爲達「優質教育‧快樂成長」的願景,務期強調完全學習;重視終身教育、生命教育和全人教育;在兼顧本土化與國際化、基本能力學習與通識教育陶冶中,進行永不放棄的全方位學習,引導多元智能的適性發展,涵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此而後,可以培養出有競爭力、珍視生命、感恩回饋、待人如己的優質好公民。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人人行五好 社會更美好【文/吳清山局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社會是由眾人所組成,社會良窳跟人的素質息息相關,人的素質愈高,社會愈祥和。 人的素質,不是指學歷高低,也不是指學問多寡,而世人所表現出來謙謙君子的氣質與風度,這就是教育所強調要改變氣質,不管從外顯行為或內在涵養,都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和氣、向上、向善的風範。  有志之士相當憂心當前社會環境,尤其媒體每天刊載的暴戾、色情等新聞,更讓人覺得社會不安,這些不安的景象,都是人為所造成,顯然當前人的素質有待提升。  要改造當前社會環境,力行五好—存好心、說好話、讀好書、做好人、行好事,實屬重要課題。  存好心—「心」主宰新的行動,一個人心存善念、心地善良、問心無愧、心無罣礙、正向思考,就不會做出違反良心之事。 說好話—「話」是溝通最重要的媒介,多說讚美的話、多講鼓勵的話;少用批評的話、少說罵人的話,就容易營造溫馨和良善的社會氛圍。 讀好書—「書」是拓展知識重要的利器,多讀有益書籍,可增廣見聞和改變氣質,好書讀得愈多,一個人的氣質愈好,人人氣質好,社會更美好。 做好人—「好人」就是能夠為別人著想、能夠體諒別人、用自己的熱情去關懷他人、溫暖他人,好人做好事,社會就會更好。 行好事—「好事」就是一個人所作所為有益他人或社會公益的事,時時幫助他人、處處為別人服務,好事做得愈多,功德就會愈多,福報也會愈多。  人人力行五好—存好心、說好話、讀好書、做好人、行好事,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
    ※ 本土關懷 全球視野 ※
 我們如何培養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能有效適應環境且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國民?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念茲在茲的課題。  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想到如何打敗別人,卻忘掉別人的價值。 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想考試得到高分,卻忘了對週遭環境的關懷。 我們不希望孩子眼光如豆,卻忘了追求更開闊的視野。
 我們希望孩子們,未來能夠愛惜自己、關心別人、熱愛鄉土和具備國際視野的素養而且很有自信接受任何環境的挑戰。 我們用什麼樣的內容和方式教導孩子,孩子就會形塑什麼樣的人格。每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受到教育的影響很大,所提供的教材內容和方式,就必須格外慎重。  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環境,這塊土地是多麼親切,孕育無數人才,我們要鼓勵孩子熱愛這塊土地。很多人都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參訪,回來之後,還是會感受到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是最方便的、最友善的、最幸福的。所以,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多去關懷這塊土地的人、事、物,而且加以愛惜,讓本土關懷融入在生活中,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才會愈來愈快樂。  現在是一個國際化的社會,也是地球村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聯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比以往更為緊密、更為頻繁,我們不可能教導孩子固步自封,只在意眼前的事情,忽略國際間大事。任何一個國家發生政治動亂、經濟崩盤,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波及,難以置身事外。我們必須培養孩子具有遠大的國際觀,孩子將來才會有更大的競爭力。  本土關懷是根,全球視野是幹,強根固幹,孩子將具有更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宏觀的國際視野。
           ※ 園丁散播種子 期待開花結果 ※
 一年四個多月的日子,我們被天下雜誌評比為「教育力第一」,榮獲全國中小學科展團體第一,獲得社區大學評比第一…,等殊榮,這些成就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心存感激與感謝,「教育之路,有大家陪伴同行,真好!」  教育工作得到很多的獎勵與肯定,固然值得欣喜,但是我們所關心的是: 每一位孩子是否都受到關心嗎? 每一位孩子是否都受到重視嗎? 每一位孩子潛能都能有效開啟嗎? 每一位孩子學習更具有自信心嗎? 每一位孩子都能更加快樂學習嗎? 每一位孩子都能有效適應社會嗎?  「永不放棄孩子」,是教育核心的價值,這也是我念茲在茲倡導「教育111-一個都不少」的原因所在。不管孩子來自任何環境,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應具有「把孩子帶上來,帶好每一位孩子」的信念,今天我們能帶好孩子,孩子未來才能建設美好社會。  即將離開局長職務,心中難免不捨,最掛慮的是所散播教育種子是否能夠發芽、開花和結果。「一校一特色」和「一生一專長」,很容易看到其效果,而「一個都不少」,相對地難度較高,但卻最具意義,它象徵教育的公義,亦凸顯教育的根本價值。  台北教育111,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關心和照顧,才是我心中教育發展永遠的第一,期盼大家共同散播「愛的教育種子」和「教育111種子」,讓教育園地充滿生意盎然。  園丁散播種子,需要陽光、養份和水分,各位教育工作同仁是決定種子發芽的關鍵人物,深盼大家一起努力,不斷耕耘,提供足夠陽光、養份和水分,讓教育種子很快發芽,假以時日就可看到開花結果、果實纍纍,教育成功指日可待。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發揮影響力 帶好每一位孩子

發揮影響力 帶好每一位孩子【文/吳清山局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教師從事一種專業性的工作,學生透過教師教學與輔導,學到知識、培養能力和改變氣質,顯然教師對學生生命發展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教育界經常看到,一位學生可能出身貧困,或者一位學生喜歡鬧事,但是經過良師的諄諄教誨、多方關懷和耐心指導,能夠突破困境,力爭上游,在社會具有相當大成就,造福整個社會。教師不僅改變孩子,而且也改變社會,足見教師影響力之大,每位教師應深感任重道遠。  隨著社會變遷和社會結構改變,部分教師感覺工作愈來愈辛苦,影響力愈來愈小,可能有些是事實,但未必全是如此,只要教師處處以身作則,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能,以及良好的專業形象,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能為家長和師生所信服,他們就會認為沒有老師還真不行,教師的影響力也會愈來愈大。所以,教師影響力是否能夠有效發揮,教師本身的專業、熱情和內在涵養,扮演着關鍵性的要素。  「把每一位孩子帶上來」和「帶好每一位孩子」,是每一位教師心中應實踐的諾言,但對現場教師而言,是一種高難度的工作挑戰,因為學生來自不同遺傳和環境,具有相當大個別差異,教師們難免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雖然如此,但是很多教師無怨無悔地為孩子付出,展現了教育大愛,「永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多令人感動,只要肯投入和奉獻,教育的信念是可以實踐的。  每位教師能以「孩子生命中貴人」自許勉勵,並以「良師」自我期許,有效發揮教師正向影響力,矢志帶好每一位孩子,則教師必能贏得更多的尊敬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思維決定行為 態度決定高度

【文/吳清山局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決定成敗關鍵不在智商高低,而在自己的思維和態度。 在社會上或職場上,經常看到很多人智商很高,可是人際關係很差,一生毫無所成,鬱鬱寡歡,顯然一個人要有成就或追求成功,不是腦筋好就可達到目標。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思維,遇到同一件事,有人會往正面想,有人會往負面想,例如:遇到挫折或不如意時,有人認為是磨練和挑戰的好機會,有人卻埋怨或抱怨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什麼事都不想做。前者掌握機會,邁向成功;後者自怨自艾,錯失機會,毫無作為,只好步步走向失敗之途。  不同的思維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和作為,結果就會不一樣,整個人命運和前途也大不同。思維決定一個人的的行為,也關係到一個人的學習、工作和處世的態度。態度決定高度,這裡所指「高度」,並不是指一個人的身高,而是指一個人的氣度跟格局,以及未來的發展與成就。  就心理學而言,態度通常被視為「對這個世界的特定事物,藉由某種特定的方式有一種持久且一致的傾向」。一個人有良好的態度,例如:樂以助人,待人謙虛、認真負責,氣度恢弘,不與人計較…等,做起事來必是相當順遂,也討人喜歡,容易獲得長官提攜,成功和成就跟著來;反之,態度高傲,自以為是,難以善待別人,不體諒他人,即使頭腦再好,也無法獲得他人的肯定與激賞。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表現態度,態度關係前途。一個人成就的高低,「思維」是源頭,「態度」是關鍵。因此,培養個體具有正向、正確的思維和良好的態度,顯然是教育重大課題之一。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心結需要化解 校園才會團結

心結需要化解 校園才會團結【文/吳清山局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校園是教育的園地,和諧氣氛能夠增進教育的效果。學生到校接受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 多數教育工作同仁都能體認「和諧」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這是一件可喜的事;然而少數學校人員經常意氣用事,認為自己的想法永遠是對的,聽不進其他人的意見,導致學校氣氛處於一種對立狀態,對校務發展及學生學習毫無助益。  相處自是有緣人,大家應更加珍惜緣份,千萬不要為芝麻小事,彼此鬥來鬥去,種下心結,結果心結愈結愈深,校園必不得安寧,學生紛紛離我們而去,學校還能永續發展嗎?心結難以化解,最後雙方可能落得玉石俱焚,這哪裡是教育人員的思維呢?  「智慧不起煩惱,慈悲沒有敵人。」學校場域中只有朋友,不會有敵人,大家應相互溝通、捐棄成見、體諒別人,為大局著想,一切為學生,沒有私心,只有良心,才是化解心結之良方。 學校同仁能同心協力,相互幫助,凝聚情感,團結和諧,相信師生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心結能夠化解,校園才會團結,人人過好日子,何樂而不為呢?  懂團結是大智慧,會團結是大本事。學校人員能體認團結和諧的重要性,而且致力校園團結和諧,擺在眼前的矛盾可一個個化解,心結也可一個個解開。 團結團結力量大,心結心結傷害大。化解心結,邁向團結,大家一起來努力。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