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人人行五好 社會更美好【文/吳清山局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社會是由眾人所組成,社會良窳跟人的素質息息相關,人的素質愈高,社會愈祥和。 人的素質,不是指學歷高低,也不是指學問多寡,而世人所表現出來謙謙君子的氣質與風度,這就是教育所強調要改變氣質,不管從外顯行為或內在涵養,都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和氣、向上、向善的風範。  有志之士相當憂心當前社會環境,尤其媒體每天刊載的暴戾、色情等新聞,更讓人覺得社會不安,這些不安的景象,都是人為所造成,顯然當前人的素質有待提升。  要改造當前社會環境,力行五好—存好心、說好話、讀好書、做好人、行好事,實屬重要課題。  存好心—「心」主宰新的行動,一個人心存善念、心地善良、問心無愧、心無罣礙、正向思考,就不會做出違反良心之事。 說好話—「話」是溝通最重要的媒介,多說讚美的話、多講鼓勵的話;少用批評的話、少說罵人的話,就容易營造溫馨和良善的社會氛圍。 讀好書—「書」是拓展知識重要的利器,多讀有益書籍,可增廣見聞和改變氣質,好書讀得愈多,一個人的氣質愈好,人人氣質好,社會更美好。 做好人—「好人」就是能夠為別人著想、能夠體諒別人、用自己的熱情去關懷他人、溫暖他人,好人做好事,社會就會更好。 行好事—「好事」就是一個人所作所為有益他人或社會公益的事,時時幫助他人、處處為別人服務,好事做得愈多,功德就會愈多,福報也會愈多。  人人力行五好—存好心、說好話、讀好書、做好人、行好事,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
    ※ 本土關懷 全球視野 ※
 我們如何培養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能有效適應環境且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國民?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念茲在茲的課題。  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想到如何打敗別人,卻忘掉別人的價值。 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想考試得到高分,卻忘了對週遭環境的關懷。 我們不希望孩子眼光如豆,卻忘了追求更開闊的視野。
 我們希望孩子們,未來能夠愛惜自己、關心別人、熱愛鄉土和具備國際視野的素養而且很有自信接受任何環境的挑戰。 我們用什麼樣的內容和方式教導孩子,孩子就會形塑什麼樣的人格。每個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受到教育的影響很大,所提供的教材內容和方式,就必須格外慎重。  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環境,這塊土地是多麼親切,孕育無數人才,我們要鼓勵孩子熱愛這塊土地。很多人都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參訪,回來之後,還是會感受到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是最方便的、最友善的、最幸福的。所以,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多去關懷這塊土地的人、事、物,而且加以愛惜,讓本土關懷融入在生活中,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才會愈來愈快樂。  現在是一個國際化的社會,也是地球村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聯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比以往更為緊密、更為頻繁,我們不可能教導孩子固步自封,只在意眼前的事情,忽略國際間大事。任何一個國家發生政治動亂、經濟崩盤,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波及,難以置身事外。我們必須培養孩子具有遠大的國際觀,孩子將來才會有更大的競爭力。  本土關懷是根,全球視野是幹,強根固幹,孩子將具有更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宏觀的國際視野。
           ※ 園丁散播種子 期待開花結果 ※
 一年四個多月的日子,我們被天下雜誌評比為「教育力第一」,榮獲全國中小學科展團體第一,獲得社區大學評比第一…,等殊榮,這些成就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心存感激與感謝,「教育之路,有大家陪伴同行,真好!」  教育工作得到很多的獎勵與肯定,固然值得欣喜,但是我們所關心的是: 每一位孩子是否都受到關心嗎? 每一位孩子是否都受到重視嗎? 每一位孩子潛能都能有效開啟嗎? 每一位孩子學習更具有自信心嗎? 每一位孩子都能更加快樂學習嗎? 每一位孩子都能有效適應社會嗎?  「永不放棄孩子」,是教育核心的價值,這也是我念茲在茲倡導「教育111-一個都不少」的原因所在。不管孩子來自任何環境,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應具有「把孩子帶上來,帶好每一位孩子」的信念,今天我們能帶好孩子,孩子未來才能建設美好社會。  即將離開局長職務,心中難免不捨,最掛慮的是所散播教育種子是否能夠發芽、開花和結果。「一校一特色」和「一生一專長」,很容易看到其效果,而「一個都不少」,相對地難度較高,但卻最具意義,它象徵教育的公義,亦凸顯教育的根本價值。  台北教育111,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關心和照顧,才是我心中教育發展永遠的第一,期盼大家共同散播「愛的教育種子」和「教育111種子」,讓教育園地充滿生意盎然。  園丁散播種子,需要陽光、養份和水分,各位教育工作同仁是決定種子發芽的關鍵人物,深盼大家一起努力,不斷耕耘,提供足夠陽光、養份和水分,讓教育種子很快發芽,假以時日就可看到開花結果、果實纍纍,教育成功指日可待。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發揮影響力 帶好每一位孩子

發揮影響力 帶好每一位孩子【文/吳清山局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教師從事一種專業性的工作,學生透過教師教學與輔導,學到知識、培養能力和改變氣質,顯然教師對學生生命發展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教育界經常看到,一位學生可能出身貧困,或者一位學生喜歡鬧事,但是經過良師的諄諄教誨、多方關懷和耐心指導,能夠突破困境,力爭上游,在社會具有相當大成就,造福整個社會。教師不僅改變孩子,而且也改變社會,足見教師影響力之大,每位教師應深感任重道遠。  隨著社會變遷和社會結構改變,部分教師感覺工作愈來愈辛苦,影響力愈來愈小,可能有些是事實,但未必全是如此,只要教師處處以身作則,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能,以及良好的專業形象,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能為家長和師生所信服,他們就會認為沒有老師還真不行,教師的影響力也會愈來愈大。所以,教師影響力是否能夠有效發揮,教師本身的專業、熱情和內在涵養,扮演着關鍵性的要素。  「把每一位孩子帶上來」和「帶好每一位孩子」,是每一位教師心中應實踐的諾言,但對現場教師而言,是一種高難度的工作挑戰,因為學生來自不同遺傳和環境,具有相當大個別差異,教師們難免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雖然如此,但是很多教師無怨無悔地為孩子付出,展現了教育大愛,「永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多令人感動,只要肯投入和奉獻,教育的信念是可以實踐的。  每位教師能以「孩子生命中貴人」自許勉勵,並以「良師」自我期許,有效發揮教師正向影響力,矢志帶好每一位孩子,則教師必能贏得更多的尊敬